CA88

 
SHANDONG JIANZ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山东CA88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
您的位置:
揭秘拜耳的百年传奇
来源: | 作者:CA88 | 发布时间: 313天前 | 305 次浏览 | 分享到:

  

  医药代表之家

      拜耳的故事起源于两位男士间的友谊、无限的求知欲以及两台厨灶。正是通过这些,商人Friedrich Bayer和染匠Johann Friedrich Weskott开展实验,并最终发现了制造碱性品红染料的工艺。

图片

  1863年–1881年:发展初期

  1863年8月1日,染料推销员Friedrich Bayer和染匠Johann Friedrich Weskott合作创立了“Friedr. Bayer et comp.”,在这一阶段,公司发展非常迅猛。1881年,拜耳转型为股份制公司,为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

图片

  早期拜耳

  1881年-1914年:成为跨国企业

  在1881到1914年间,拜耳发展成一家业务遍及全球的化学品公司。虽然染料制造仍然是公司最大业务,但新的业务正不断扩展。由Carl Duisberg建设的一家重要研究设施对保证公司的持续研发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12年:拜耳公司迁往德国莱茵河畔的勒沃库森。


  1914年-19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拜耳蓬勃的发展不得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由于公司与其重要出口市场几乎完全失联,染料与处方药的销售额也相应下跌。拜耳逐渐卷入战时经济中。1917年,拜耳在多尔马根设立了其在德国的第三家生产厂。


  1899年,一代神药阿司匹林在平静中登场。

  拜耳将该新药送到各地的数百名医生、药剂师、以及不少医院手中,邀请他们进行试用。

  这差不多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医学学术”推广。

  随着试用带来的优秀反馈,阿司匹林声名鹊起,逐渐畅销。

  “药”,需要“病”来成就。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爆发,时值一战前后。

  战争裹挟着瘟疫,让死神的镰刀显得分外锋利。

  2500万—1亿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中死亡。

  而当时的世界总人口,尚不到20亿。

  世界的不幸,成为了阿司匹林的机遇。

  虽然阿司匹林无法治愈流感,但在缓解流感带来的不适症状方面,阿司匹林的表现堪称出色。

  阿司匹林迅速被流感中的士兵视为救命神药。

  随着流感的大范围传播,阿司匹林逐渐被大众接纳。

  阿司匹林成了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一种战略物资。

  吃一片,头不疼,腿不酸,一口气能打五场仗。

  拜耳也不失时机的为阿司匹林打起广告。

  上世纪20年代,阿司匹林的各类广告风靡欧洲街头。


  拜耳的广告因时因地制宜,能够跟各国的风俗文化巧妙融合。1930 年,拜耳在《中央日报》刊登图文广告一则,上面是这么写的: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道什么药在这个葫芦里面。哈哈!原来就是这个大名鼎鼎的拜耳阿司匹林啊!」

  除开阿司匹林这类天使药物之外,拜耳还带来了恶魔药物:“海洛因”

  世界广告史上最畸形的案例之一,也是来自拜耳:阿司匹林与海洛因出现在了同一张广告海报上。


  一面恶魔:海洛因

  你很难想象,阿司匹林诞生了100多年来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与家庭,诞生与它对立直面,仅比阿司匹林晚诞生11天的海洛因,100多年来却毁灭了无数的生命与家庭。

  海洛因同样出自霍夫曼之手,把吗啡乙酰化处理,就合成了海洛因,一个以英雄为名的 “世界毒王”。

  陈然,海洛因在诞生之初,的确达到了其作为药物的功效,海洛因的镇痛效力是吗啡的4至8倍,这的确是一个药物届的突破。



  1925年–1945年:I.G. Farbenindustrie AG

  自1905年以来,拜耳、巴斯夫(BASF)和爱克发(Agfa)之间就已存在一个利益共同体。为重新进入重要出口市场,上述和其他德国焦油染料行业公司在Carl Duisberg的倡议下于1915到1916年间联合组成一个更大的利益共同体。

  1945年-1951年:I.G.解散与拜耳的重新组建

  1945年11月,盟军查封I.G.,所有工厂均由盟军军官接管。该公司行将解散,其资产将用于战争赔偿。但这远远不是故事的结局……

  1951年-1974年:重建与“经济奇迹”

  拜耳的重建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经济奇迹”(Wirtschaftswunder)密切相关。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拜耳再次损失了其海外资产,包括有价值的专利。拜耳于1946年在仍处于盟军控制的情况下重启海外销售活动。

  1974年-1988年:石油危机与兼并

  1973/1974年爆发的石油危机彻底终结了“经济奇迹”。当Herbert Grünewald于1974年接替Kurt Hansen担任董事会主席时,全球经济正处于严重衰退。在短短几个月内,基于石油的化学原料价格就翻了两番。

  1988年-2001年:转型与全球化

  庆祝阿司匹林™上市100周年。与其他公司一样,拜耳也经受了20世纪90年代由全球化和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的检验。1989年之后,德国和东欧国家发生激进的政治变革,拜耳公司加大对这些充满希望的市场的重点关注。

  2001年-2010年:集团重组

  拜耳庆祝拜耳企业文化和十字标识推出100周年。在这段时间中,三家新的子集团——拜耳医药保健、拜耳作物科学及拜耳材料科技相继创立。拜耳分拆了朗盛集团,并收购了先灵集团。

  2010年-2016年:投资未来

  2013年,拜耳在全球范围内庆祝集团创立150周年。公司制造了一艘飞艇,与150周年展览一同在世界范围展出,并与德意志联邦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共同庆祝。拜耳于2014年收购Algeta,增强了其肿瘤业务。2015年,子集团材料科技成为一家独立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科思创。

  在经过所有必要的监管机构批准后,拜耳于2018年6月7日成功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


  拜耳中国历史

  拜耳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882年。公司最初在中国市场销售染料,自此,公司在中国的业务突飞猛进。时至今日,中国已发展为拜耳全球投资的主要中心之一。

  起初,拜耳依靠德国贸易行和位于通商口岸的当地贸易组织将拜耳的产品从销售中心点引入中国各个省份。后来分别于1913年和1916年首次尝试在上海建立独立的公司"Firma Friedrich Bayer & Co."和"拜耳药品无限公司"。拜耳药品无限公司还为中国生产了一系列产品,其中包括著名的阿司匹林®止痛药。

  1986年,拜耳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代表处和联络处。

  1993年,拜耳与原化工部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从而为拜耳拓展在中国的业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年后,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控股公司在北京成立,主要负责协调技术转让和市场开发,并为合资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提供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系列生产设施的逐步投资接踵而至。

  2001年,在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德国总理施罗德以及前拜耳董事会主席施奈德博士的共同见证下,拜耳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的一体化聚合物基地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拜耳在中国的投资战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里程碑

  1882年 拜耳进入中国,开展染料销售业务

  1913年 拜耳贸易公司在上海成立

  1936年 拜耳上海制药公司开始生产"阿司匹林"

  1994年 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控股公司成立

  1995年-1997年 设立设计各业务子集团的合资公司12家;拜耳医药保健生产厂开始动工

  2001年 位于上海的拜耳一体化基地开始动工

  2001年 拜耳作物科学杭州的生产基地开始运营生产

  2001年 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研究协议

  2004年 朗盛分拆

  2005年 收购罗氏健康消费品业务

  2008年 收购Sagemel和东盛(中国)非处方药业务

  2009年 在北京建立全球处方药研发中心

  2012年 聚碳酸酯*业务全球总部迁至中国

  2014年 拜耳医药保健北京工厂开始扩建

  2014年 收购滇虹与默沙东非处方药业务

  2015年 科思创*分拆上市

  2016年 注资1亿欧元的处方药北京工厂综合扩建项目正式启用

  2018年 拜耳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6月7日完成收购)

  药企成长史15药企成长史 · 目录上一篇

  全球最大的家族药厂-勃林格殷格翰发展史




CA88